山西重建腐败重灾区官场:任命干部要经过“六查”
山西重建腐败重灾区官场:任命干部要经过“六查”
2015-05-07 来源:新华网 作者:admin5月6日,中共山西省委组织部发布了9名拟任县委书记干部情况,并从当日起开始公示。
这9名从各区县、单位、国企选拔的干部成为经历“塌方式腐败”之后,山西选拔擢升的第二批基层主要领导干部。
上一次是在3月23日,以县处级为主的16名履新干部成为自去年9月山西省委班子调整后的第一批选拔任用的省管干部。其中9人派往吕梁市、县两级,有4人任县委书记,另外7人被派往省交通运输系统。
专家表示,山西重建“塌方式腐败”重灾区基层官场之幕已正式拉开。
2014年是山西历史上极不寻常的一年,“系统性、塌方式”的严重腐败震惊全国。7名省级领导干部被立案调查,全年处分市厅级干部45人、县处级干部545人。
因涉嫌违法违纪免职和正常到年龄退休,导致山西300余省管干部职位空缺。这其中,吕梁市和交通厅更是山西反腐的“风暴眼”。
中共十八大以来,山西被立案审查的7名省级领导干部中,多人与吕梁有关系,3名省级干部曾在吕梁工作,其中两人曾接连担任吕梁市委书记。吕梁原市长、副市长、人大副主任接连“落马”。另一块“塌方区域”交通厅,则连续两任厅长落马,先后有46名干部受到党纪政纪处分。
重建从这两个地方开始更具标志意义。
山西省委书记王儒林在对首批擢升的省管干部进行任前集体谈话中表示,这批干部是在山西省委班子改组性重大调整之后,第一批调整提拔使用的干部,是“精挑细选出来的”。
事实上,自去年9月山西省委调整后,山西对第一批省管干部的选拔任用特殊重视,下了大工夫。
“总结反思用人腐败的教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没有规矩,或者有规矩也不按规矩办。”王儒林主张,选县委书记要先立规矩。
去年9月调整后的山西省委先后深入6个市21个县做了大量调查研究,调研对象下到乡镇书记上至地市书记、市长。随后,山西出台多个文件,对干部选任工作中的每个环节都做了明确规定。
山西省社科院廉政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李国祥表示,“三个一批”的关键点是在选拔一批经得起时间、群众、法律考验的廉洁干部。“通过建章立制,清退、甄别干部,达到扭转社会风气的目的。”
从吕梁选拔出的四位县委书记一共经历了市级组织部门、市级纪委、省级组织部门、升级纪委调查等“六道关口”,考察对象成长的重要历史节点和群众反映的问题都要进行调查核实,最大限度防止“带病提拔”。
此外,第一批任命的16名省管干部不仅要面对面接受纪委谈话,接受公众监督,还要经过查档案、查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查业绩、查案件、查年终考核结果、查巡视反馈意见相关资料等“六查”考验。
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主任谢春涛表示,这比以前选拔干部的要求相比,抓得更严、抓得更细。
一些官员选拔的潜规则也被打破,吕梁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处级干部表示,过去地方官场存在一些潜规则,比如没当过副书记或常务副县长就不能当县长,当了县长就一定能升任县委书记等。
因此而改变仕途命运的郝继平,新任了吕梁市下属柳林县的县委书记,此前他为邻县的政法委书记。郝继平在任前集体谈话中表态发言称,他感到压力很大,但作为中共党员,要坚决把重任担当起来。
首批选出的16名干部,加上目前公示的9名拟任县委书记干部,与大量的空缺相比,比例仍很小。专家表示,这只是一个开端。
“首批为两个出问题比较严重的单位和地方选干部,需要格外谨慎和格外难。如果这批干部选得比较好,这个经验将会用到后面的干部选拔中来。”谢春涛表示。
除了考虑如何在反腐之后选出合适的干部之外,从源头上抑制腐败也是一个需要重点考量的问题。中共在此方面亦不断寻求强化对领导干部监督管理的良策。来自中组部的消息,中国150万副处级以上官员不久前已基本完成了个人有关事项的集中填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