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破获首例“关键词”诈骗案:22省1500人被骗近亿元
江苏破获首例“关键词”诈骗案:22省1500人被骗近亿元
2015-01-14 来源:法制日报——法制网 作者:admin法制网记者马超 法制网通讯员邹巍
“关键词”是继IP地址和域名之后的第三代互联网名称系统,网络用户在地址栏中输入某个“关键词”,便可直接访问目标网站。“关键词”对企业在网络上树立和推广品牌具有一定作用,但因为尚未形成统一规范的经营模式,欠缺系统规范的管理途径,借营销“关键词”进行的诈骗已成为网络诈骗的新手段。
日前,江苏省苏州市公安局侦办的全省首例“关键词”诈骗案经过半年多的侦查及收网,终于宣布告破。该案在集中抓捕中抓获了苏州创荣软件科技有限公司、苏州可道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苏州九鱼软件科技有限公司涉案的132名嫌疑人,经后期追捕及检察机关核准,截至目前已刑事拘留64人,逮捕24人,取保候审80人。案件涉及的受害人共1500余人,涉案金额高达近亿元。
谎称“关键词”能卖高价
诱骗受害人追加维护费
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期间,苏州市公安局园区分局先后接报30余起涉及苏州创荣软件科技有限公司、苏州可道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进行诈骗的警情。报案人称,这两家公司利用“关键词”这一网络平台,虚构有买家愿意高价收购受害人所持有的“关键词”,诱骗受害人出高价制作所谓的APP客户端、注册有关域名等相关项目,数额在几万至几百万元不等。
受害人周某称,自己一天接到一个“客户”的电话,对方称很想收购他手中的关键词“中国赖茅”,但希望能以“中国赖茅”为名制作手机APP等项目,这一系列项目建成后,将以500万元的价格收购。接下来,他们要求周先生通过“创荣”制作APP客户端、诚信认证、注册域名……一系列项目完善后,周先生花费几十万,就在他开始犹豫时,“创荣”发来一张收据照片,称客户已预付100万元,只要继续完善项目即可。周先生虽然有些怀疑,但一想到500万元唾手可得,就又花费了数十万元加以完善和维护,直到案发。
另一名受害人在得知自己的“关键词”可以卖出2.6亿元的高价后,出资数百万元通过“创荣”对“关键词”加以完善和维护。
入驻“高大上”产业园
员工个个西装革履
高发的警情引起苏州警方的注意,随后,警方开展打击“网络关键词诈骗”的集中行动。此时,北京警方刚刚破获全国首个利用“关键词”诈骗数百万元的案件。得到消息后,苏州警方立即赶赴北京了解案件侦办情况,并且抽调经侦、刑警及法制部门精干警力组成江苏省首例“关键词”诈骗案件专案组,与网警等部门合成侦查。
侦查中,警方发现“创荣”、“可道”两家公司运作方式与一般的高科技研发公司大相径庭。侦查人员发现,公司设在“高大上”的产业园内,公司内显眼的位置悬挂着各类国字号认证文件,每名员工都西装革履。但号称研发科技软件的公司并没有具体的研发项目,每个员工都是不停地打电话联系客户,或者出席各类企业论坛活动,搜集企业主名单,诱骗客户对某一“关键词”在多个平台上注册,并加以完善,然后再由另外的员工伪装成“关键词”收购方,反复忽悠实施诈骗。
在对两家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调查时,侦查人员还发现,“创荣”公司大量资金最终都流向了一个个人账户,最后不知所踪。为了躲避越来越多上门讨债的企业,“创荣”公司又设立了“苏州九鱼软件科技有限公司”,逐步将骨干团队转移。
涉案金额近亿元
112人被骗10万元以上
2014年9月15日,苏州警方出动150余名警力,分别在园区独墅湖创意产业园的苏州可道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苏州创荣软件科技有限公司及苏州九鱼软件科技有限公司,当场抓获涉案嫌疑人员132人,查扣电脑硬盘24个、各类宣传资料1000余张、诈骗剧本300余份及若干公司财物账册等物品。
经筛查,公司主管、业绩好的老员工以及骨干员工60人全部刑事拘留,另外43人取保候审。2014年10月23日,其中23人被批准逮捕,另外17人被取保候审。2014年11月21日,创荣公司法人万开山被抓捕归案,目前已被依法逮捕。2014年12月11日,创荣公司原商务总监马俊被抓捕归案,2014年12月19日,创荣公司现任商务总监秦宝松投案,2015年1月6日,创荣公司商务经理万元国被抓捕归案。目前,该案共刑事拘留犯罪嫌疑人64人,逮捕24人,取保候审80人。
经过对两公司相关合同梳理,苏州警方整理出涉及“关键词”诈骗合同1541份,涉案金额总和高达近亿元,共涉及到受害人752人,其中涉案金额在10万元以上的受害人112人,涉及省份22个,涉案金额在10万元以下的受害人640人,涉及省份27个。目前,已冻结涉案公司及个人账户24个。
打“工信部”等旗号别轻信
投机心理要不得
据办案民警介绍,“关键词”在市场中尚未形成统一规范的经营模式,也欠缺系统规范的管理途径。而被犯罪分子冒充实施诈骗的工信部和中国互联网信息管理中心,实际上与“关键词”注册、管理和转让没有多大关系,因此不要轻信陌生人的相关说辞。
公众其实对“关键词”了解甚少,更不清楚“关键词”如何注册、管理和转让。犯罪分子正是利用普通公众对“关键词”的不甚了解,诱骗被害人,由此赚取数额不菲的注册费和维护费。大多数被害人以投资为目的持有“关键词”,且投机心理明显,而安全和防范意识较差,最终被犯罪分子蒙骗,造成重大财产损失。